抗紫外整理剂的研究经历了屏蔽剂、吸收及与纳米材料的研制过程,对紫外线的屏蔽或吸收范围从小到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紫外线屏蔽剂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不错的抗紫外效果,如Si02对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线反射率高达95%,但经它们处理后织物的物理性能和织物手感受到严重的破坏,使织物的品质下降,耐洗性较差。
紫外吸收剂有定的抗紫外效果、质量稳定、经整理后的织物物理性能和风格得到了保持,但也存在吸收的范围窄、整理后织物泛黄、应用范围有限等缺陷。为改进紫外吸收剂的性能,有学者对现有的吸收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应用性能。如于淑娟[20]采用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单甲醚、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对二苯甲酮类以及苯并三唑类吸收剂进行改性,有效提高了二苯甲酮类以及苯并三唑类吸收剂的水溶性。张惠芳等采用自制的多种组分的抗紫外整理剂UV-5和UV-6,通过实验探索出了一套的整理工艺,提高了抗紫外整理剂的适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抗紫外效果。
除了对现有的吸收改性,近年来纳米抗紫外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结构使其具有好的抗紫外效果,且整理后日对织物色光、亲水性以及手感无不良影响。而Ti02和Zn0纳米材料当其吸收剂与同样剂量条件下,在紫外区的吸收能力强,吸收峰更高。粒径越小,对光的屏蔽面积就越大,一般在30~100nm之间时,它们对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好。可以说纳米紫外吸收剂的研制是织物抗紫外整理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在纳米抗紫外整理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纳米材料的团聚、整理剂与纤维的结合及减少织物的强度损失。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840号